人社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6月末,我國農村在外務工人數僅同比增長1%,增速僅為去年的一半?!懊窆せ摹苯陙眍l繁見諸報端,這一數據表明,接近2.8億的農民工出現了總量增速的持續下滑,這再次引發社會熱議:農民工不再是取之不盡的勞動力“蓄水池”,人力成本上升趨勢不可逆轉。
勞動力開始有限供給
人社部7月底公開了對10省500村勞動力轉移的監測數據。上半年,500村新增農民工29.4萬人,同比僅增長1%。而接近2.8億的農民工出現總量增速下滑并不是首次。
從2010年起,我國農民工的增速已連續4年出現下滑。根據《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》抽樣調查結果,去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,比上年增加501萬人,增長1.9%。2011年、2012年、2013年和2014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個、0.5個、1.5個和0.5個百分點。人社部原副部長楊志明早在今年2月就表示,農民工“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”。
近幾年來,每年春節前后,是人員流動最大之時,招工難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“開年第一難題”。以蘇州為例,蘇州2015年二季度住宿餐飲業仍是主要缺工行業,缺工企業比重達80%。
農民工增速放緩供不應求,直接導致了用工成本的升高。2014年,我國農民工平均月收入2864元,比上年增加255元,增幅9.8%。而從2000年到2013年,我國工資平均每年增長11.4%。
以廉價勞動力為優勢發展為“世界工廠”的中國制造業因人力成本的上升,也受到了影響。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曾稱,我國制造業成本上升明顯,不僅高于東南亞、東歐等地區,達到了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0%,珠三角、長三角更是達到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5%,甚至有個別企業家到美國辦紡織廠,因為成本比在國內還低。
三個推手
“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下降,使得勞動力的供給小于需求,必然導致其工資的上漲?!敝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副教授丁守海在接受《工人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人力成本的上升受到了勞動力供求關系的影響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指出,2012年末,我國大陸15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,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,比上年末下降0.6個百分點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,勞動力人口下降趨勢加劇,人力成本持續上升不可避免。
復旦大學教授陸銘在接受《工人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認為,勞動力的流動出現了制度性的障礙也推高了人力成本?!皯艏贫鹊拇嬖谝约俺鞘泄卜障碛性诓煌瑧艏丝陂g的差異人為地推高了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成本,因而只有更高的工資才能留住農民工?!?/p>
陸銘的觀點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的認同:長期在城市工作卻沒有城市戶籍,享受不到作為市民的公共服務,用工資繳納個稅卻不能領取社保。農村土地價格的上升、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,這些都影響了農民工的勞動意愿。
工資提高使得人力成本被推高,但人力成本并不僅僅包含工資或是工資福利等的支出。所謂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,在生產、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,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。
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就指出,“勞動力成本當中有一塊是社會保障的提取,通常占我們工資總額的40%,這不是市場決定的,不能根據經濟形勢的好壞變動,是法定的,帶有強制性,這就是制度成本?!痹谥芷淙士磥?,制度成本較高也是人力成本上升的一個推手。
轉型之機
隨著“人口紅利”的逐漸削減,作為廉價勞動力“蓄水池”的農民工群體發生了變化?!耙蛑贫然蛘邔е碌娜肆Τ杀镜脑黾?,就應通過政策轉變,應對這些新變化?!标戙懻J為,應從制度層面為農民工進城務工減少流動困難。
2014年,國務院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》,指導思想側重為“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”,其背景就是農民工供給的變化,“希望能出來的農民工盡量轉移出來”;同時“推動農民工逐步實現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在城鎮落戶”,并提出明確的目標:到2020年,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,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。
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也認為,從戶籍制度上“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、同等對待農民工”,讓這個群體穩定下來,對未來有長遠預期,這確實是政策要做的。
除了政策應對,丁守海認為,企業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,要么退出市場,要么進行變革?!叭肆Τ杀旧仙遣豢杀苊獾内厔?,企業不得不通過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來應對。從長期來看,這對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?!?/p>
“人力成本上升通過倒逼機制促使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即第一、二產業再向第三產業升級,從低技術水平、低附加值向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轉變?!倍∈睾Uf。